Saturday, March 30, 2013

Taiwanese Updates: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讓專業為公眾對話】新書發表 (27 Mar 201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讓專業為公眾對話】新書發表

提供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綜計處
發布日期:2013.03.27

新聞圖片環保署近年處理重大環境爭議議題,建立「專家會議」的決策參與機制,並在中油三輕、永揚掩埋場、國光石化、中科三、四期等重大開發案的環境影響評估過程中,取得顯著成效,並獲得愈來愈多的參與者贊同此項做法,環保署特編撰「讓專業為公眾對話」一書,以供社會大眾及公共政策決策者閱讀後參考採用,本次新書發表會訂於102年3月27日(星期三)下午2時假臺北光圈1樓舉辦。 

民主開放的先進國家,強調任何公共政策的決定,必須建基於事實與科學知識的基礎上,而在確認事實與應用科學知識的決策過程,非常強調「科學的政治」。在科學的政治中,重要的定律是:「事實發現的過程,如果沒有顧及政治的參與面,事實永遠不會成為公認的事實。」因此,公共政策的決策過程應該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科學的程序,也就是確認推動者所陳述的政策背景事實及所帶來的成效或影響的科學推論,在確定與不確定性上「是不是」有合理可採信基礎的程序;第二階段是政治的程序,由決策者,法律授權下許可制的主管官署首長、委員會制的委員或公投時的相關民眾,根據「是不是」的共識結果、權益相關者的利益與損害權衡及價值取捨,來決定「要不要」推動這項政策的程序。 

而第一階段是科學的程序就是透過「專家會議」的機制,針對特定爭議的議題,由爭議各方推薦具該議題所需專長的專家參與,藉專家間的專業對話,對爭議事項的事實與推論,進行價值與利益中立的查核及討論,必要時委託各方接受之第三公正團體調查,以確保最終獲得事實與推論的共識,未受到爭議各方及權益相關者的影響及扭曲,最終建立專家系統「是不是」的共識結論。 

以國光石化開發案為例,對於是否興建社會各界意見分歧,因此環保署力求審慎,針對不同的議題包括海岸地形、中華白海豚、水源供給、健康風險評估、溫室氣體等5個議題,分別由地方政府、民間團體、開發單位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四方各自推薦信賴之專家,組成專家會議予以釐清事項的真相。而這些專家並非基於推薦單位或團體的利益或價值觀而發言,而是基於所具之專業與專業倫理,進行價值中立與利益中立的科學性客觀與討論。最後產生了有共識的結論與無共識的結論並陳送環保署環評委員會,才進行第二階段的價值取捨。 

本次新書發表會將邀請為本書題序之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所)柯三吉教授兼學務長、接受本書專訪之歷次專家會議代表臺灣大學環境工程所鄭福田教授及歷次專家會議代表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陳椒華教授等人出席引言,會後本書將於國家書店松江門市及五南文化廣場展售,歡迎前往閱讀選購,讓社會能有更多科學理性對話。

0 Comment :

Post a Comment

Thanks for your comment!